设为首页    |    收藏我们
新闻资讯
新闻资讯
 
最新文章
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: 苏州市五洋文化礼仪有限公司 > 新闻资讯 > 苏州工业园区:创新成就竞争力
苏州工业园区:创新成就竞争力
苏州市五洋文化礼仪有限公司   2017-07-19 17:17:06 作者:SystemMaster 来源: 文字大小:[][][]
对新加坡的规划建设、经济发展、公共管理等先进经验,经过持续23年的引进、消化、吸收、再创新,苏州工业园区在昔日阡陌纵横的农田水乡上,建成了中国发展速度最快、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,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达30%。2016年,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0亿元,同比增长7.2%;财政收入288.10亿元,增长12%。
    如今,作为江苏改革发展的先行军,苏州工业园区在科技创新环境营造、创新制度设计、人才及资本要素资源集聚、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又走在了全国前列,一个创新驱动型发展的新型现代化城区初露端倪。
    三大新兴产业长成“最大支柱”
    今年6月,刚满10周岁的苏州生物纳米园正式更名为“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”。“加速集聚多种创新资源,构建全球领先的生物产业生态圈,我们信心更足。”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俊勇说,从2006年启动载体建设和招才引智至今,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部的这一块“留白”地带已集聚460多家企业,引来包括60位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专家在内的1万余名专业人才,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。
    苏州市委常委、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说,从要素投入型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转变,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是关键,只有把产业做得更强、更有特色,开发区发展才更具竞争力。园区提出,以创新引领转型升级,以富民提升园区经验,加快建成国内一流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,擦亮“创新之城、非凡园区”名片。
    正是因为对自身产业结构和品牌定位有了精准的认识,早在10多年前,苏州工业园区就将生物医药、纳米技术应用、云计算确立为三大战略新兴产业。经多年努力,三大产业成绩斐然。去年,园区生物医药、纳米技术应用、云计算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70亿元、380亿元、350亿元,增长24%、36%和25%,三大新兴产业占园区总产值比重超20%,成为最大的支柱产业。 
    “一台液晶屏自动检测设备可取代6个检测工人,一条全自动的流水线可实现无人化检测,效率更高、误差更少、成本更低,同时还能实时生成检测大数据报告,为企业生产过程提供参考。”苏州华兴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事业副总经理潘铁伟介绍,以往很多液晶厂都是用工大户,员工少则几千人,多达两三万,但今后1000人的检测队伍留下10人复检即可。园区内大量像华兴源创这样的优秀制造业企业,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深度融合、实现园区人工智能产业迅速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。
    “试验田”种出48项改革创新举措
   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合作、产业优化升级、国际化创新驱动、行政体制改革、城市综合治理等重点领域,苏州工业园区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改革任务,系统协同推动各项改革取得实效。目前,已累计形成48项改革创新举措,其中一批改革试点成果在国家和省市不同层面得到复制推广,较好发挥了改革开放“试验田”功能。
    同时,园区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先行先试政策,目前已累计达到47项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、综保区企业一般纳税人资格、贸易多元化等试点全面开展,中新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、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试点取得积极成效,在科技创新、物流通关、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“第一”和“唯一”。
    园区主要负责人介绍,今后一个阶段将着力提高政策复制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,持续巩固拓展政策功能新优势。2015年10月,园区获批开展开放创新综合实验,今年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落实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总体方案、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的实施方案,确定了包括高效落实“准入前国民待遇+负面清单”投资管理模式、扩大投资领域开放、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等在内的24条拟复制政策。
    “创新闭环”集聚万千创新资源
    看中园区的环境优势和发展潜力,越来越多的国际顶尖的研发机构、科研院校纷纷抛出橄榄枝。去年12月,英国牛津大学在园区设立先进研究中心,这是牛津大学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实体法人的多学科研究、创新、技术中心;今年1月,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落户园区,瞄准生命科学、精准治疗以及大健康领域的相关项目……7月初的“中国江苏·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暨第六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洽会”上,全省10家重点大院大所中,有3家在园区有项目。
    园区人认识到,虽然科研机构短期内很难产生实际的经济效益,但其带来的长远社会效益更为重要。去年10月,苏州市政府、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、华中科技大学、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,共建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间信息研究院。研究院院长李鹏程介绍,研究院建成之后,相关领域的人才不断往园区集聚。与此同时,园区不断深化校地合作,鼓励企业老总、技术总监担任学校兼职教授,或大学教授进入公司兼任科技副总,实现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。
   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,创新成果迅速“发酵”,新兴产业蓬勃兴起。在园区,一个充满生机的“创新闭环”已然成型。今年以来,围绕强化这个“闭环”,园区动作频频且力度空前。3月,园区出台“人才安居工程”等配套政策,符合条件的高端人才落户最高给予500万元购房补贴。
    引来了人才,留住了人才,科技创新就有了源头活水。数据显示,园区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是苏州全市平均水平的3倍,国家级众创空间数量占全市一半,各类指标在全省各类开发区高新区中排名第一。